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

南庄鄉神仙谷

苗栗縣.南庄鄉
神仙谷木棧道 壯麗峽谷觀飛瀑
「神仙谷」恰巧就在風美溪和比林溪交會的溪谷中,以前是泰雅族祖先的墳場,舊稱「死亡谷」,前縣長謝金汀驚艷於此地的大山大水,而改名「神仙谷」。這裡雖然風景優美,但過往因水流湍急、岩壁濕滑,加上風災而意外頻傳。於是神仙谷封閉五年之久,而後經過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修護,搭建了方便好走的木棧道與休憩平台,吊橋也經過嚴謹的安全評估,終於在2007年10月重新開放,讓遊客能安全地欣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深谷景色。 神仙谷入口位在前往鹿場的路上,穿過一片茂密的青翠竹林,往下走木棧道水泥階梯約十分鐘,當聽到轟隆隆的水聲就知道目的地到了,谷地開闊,溪床分上下兩層,落差高達30公尺,其間有岩階相連,水流傾瀉而下,豐水期形成六、七層萬馬奔騰的白練,枯水期涓涓細流則饒富詩情畫意;而瀑布底下是水流匯聚的深潭,碧綠深邃如明鏡,美得彷彿能將人的心神攝去;行過木棧道不妨再走上泰雅圖騰裝飾的吊橋,從另一個角度觀賞深谷森林的美,或是過橋後再往石門步道走一小段,感受古道清幽風情。

三義原名「三叉」又稱「三叉河」,此地名與河川及其流路有密切的關係。本鄉北半部西湖溪由兩大水系匯聚而成,其一為源於關刀山北麓稱打哪叭溪,另一為源於勝興山區之水尾溪(原名打木溪),兩條支流於廣盛、雙湖交界的三興橋會合成西湖溪,再向北流入銅鑼鄉樟樹村,形成一「三叉狀」、「三叉河」的地名因此而來。日據時期稱為「三叉河庄」,台灣光復後設「三叉鄉」,後因「叉」字字義不雅,而於民國四十二年十月更名為「三義鄉」
三義的歷史沿革介紹 三義鄉自古原為山胞聚集之地,原始森林密茂樟木叢生,昔日居於本鄉南端之荷蘭裔族聚族居於鯉魚潭一帶;漢民族則分居於各部落,如雙草湖、雙連潭、拐子湖、魚藤坪等地,其聚居中心部落位於三叉河(老街)一帶。本鄉名稱之由來為適應地勢自然環境而定。原出於雙連潭之河川與十六份湧出之河流交叉於廣盛本鄉中心流域,成為三叉河形狀,故以自古俗稱三叉河。三義的古名叫「三叉」,其鄉冶所在以前稱作三叉河,是因為西湖溪(古稱打哪扒溪)流至此地行程三叉狀的緣故。在日據時期,改名為三叉,因為「叉」字不雅,在台灣光復後,才更名為三義。 三義舊稱為三叉河,這是因為打哪叭溪、打木溪、大坑溪等三溪在此會流,故有此稱。光復之後,改此地為『三義』,其由來,可能是『義』字之簡寫與『叉』字相似,所以才改為『三義』。

沒有留言: